close

自然界中水的三態變化,各有不同的稱呼,有些還真是不容易唸呀!!!

 

http://mag.udn.com/mag/campus/storypage.jsp?f_MAIN_ID=13&f_SUB_ID=1219&f_ART_ID=379843

【聯合報╱本報記者陳幸萱】


常見到卻又唸不出來,或是會唸卻往往不知道意涵的氣象字還有哪些?「霰」就是其中一個。
霰字音同「羨」,氣象局預報員姜禮鴻指出,霰是不透明的白色冰粒,屬於「固態降水」,和雪相比,質地較為鬆散。在氣溫約為0℃、-1℃時,水因溫度不夠低,不足以變成冰,此時從高空(約-4至-5℃)掉下來的冰粒就會在下降過程中稍微融化,變成圓或球型,落到地上會彈起來。

霰和雪有何差別?姜禮鴻說,雪也是固態降水,有結晶結構,霰只是冰粒,沒有固定結晶結構。雪形成的溫度較低,通常約-5℃,由水或冰在空氣中凝結,或是雲內的冰晶碰撞而成,有六角形的完整結晶結構,以雪花型態飄落地面,碰到地表不會彈起。

若天氣夠冷,還可能見到霜或霧淞,也都是不同型態水的凝結現象。霧淞是過冷卻的水在迎風面碰到樹、建築物等固體時,直接依附在這些物體上凝結而成,也屬於冰晶,顏色呈白色或乳白色,形成溫度不像雪那麼低。高山植物往往只在迎風面的樹枝上有冰晶凝結,這就是霧淞

則是氣態的水不經液態,直接凝華成固態的冰晶,通常出現於戶外植物的表面。當水氣從植物表皮的氣孔散出時,若所處環境的溫度很低,就會直接結霜,姜禮鴻說,有時植物在冬天會遇「霜害」,就是結霜所造成的

另外還有一種固態降水「冰雹」。但冰雹和低溫較無關,通常是劇烈天氣型態下的產物。姜禮鴻解釋,高空的溫度低,當雨在雲中滴下時,碰到劇烈對流將雨滴往上吹,遇冷結成冰晶,冰晶在下落過程中又被往上吹、吸附周為小水滴,再次凝結、落下,不斷重複,直到氣流無法承受冰晶的重量,就往下掉落至地表,成為了冰雹。冰雹也是由冰晶組成,但沒有一定的結晶構造

在台灣,霰、雪、霜和霧淞通常都只在高山上出現。

 

霾害:空氣中的潛在殺手

埃及的下午,看來很美的夕陽,其實是汙染的霾害形成假美景。 (歐新社)
人們在文章中常會用「陰霾」形容天氣,但「霾」指的又是什麼?中央氣象局表示,霾是空氣中的懸浮微粒多造成的,不但影響能見度也通常有害健康。
氣象局預報員姜禮鴻說,霾是飄浮在空氣中的細微鹽類、塵埃,肉眼無法分辨,但會呈現橘紅、淡藍等不同顏色,這是由於這些懸浮微粒的顆粒小到能散射部分可見光。

他指出,水的質點較大,對於可見光中的各種光譜無差別地散射,因此由水氣組成的靄會呈現灰白色。但霾的顆粒夠細小,隨著組成顆粒不同,會散射可見光中不同波段的光,所以空中看有各種顏色變化,這也是從肉眼觀測上區別兩者的最主要判斷方式。

另外一種細質微粒聚集的現象則是「煙」。煙是由燃燒產生的細質微粒組成,也會散射部分可見光,在都市或工業區常見棕色、深灰色或黑色的煙;森林大火產生的煙通常是黃綠色;若是煙的分布均勻、距離很遠,則呈現淺灰色或藍色。

氣象局表示,因煙、霾所造成的直接或間接災害,統稱為「霾害」。例如1997年9至10月間,印尼發生因農人為了種棕油樹,放火燒森林,大量濃煙隨著氣流擴散至東南亞鄰近國家,造成馬來西亞、新加坡等地因能見度太差,停止航班起降。霾的粒子因較小,會造成嚴重的空氣污染,也較容易被吸入人體肺部,它可能造成的健康危害在近幾年愈來愈受重視。

全文網址: 天候面貌解析/百變固態水 結晶型態大不同 - 新聞中的科學 - 文教要聞 - udn校園博覽會 http://mag.udn.com/mag/campus/storypage.jsp?f_ART_ID=379843#ixzz1qqbsPkAU 
Power By udn.com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紅樓老頭子 的頭像
    紅樓老頭子

    外面的天空好藍

    紅樓老頭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