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一篇我們知道道爾頓是利用各種元素在反應時的質量關係,得出了個原子的原子量關係。
相同的,若我們能寫出一個化學反應的反應方程式,並且利用原子不滅的原理,求出各個反應物與生成物的分子數量關係,那也可以利用原子量與莫耳的關係,求出反應時各個反應物與生成物的質量關係。這樣的過程,我們稱之為化學計量。
前一篇我們知道道爾頓是利用各種元素在反應時的質量關係,得出了個原子的原子量關係。
相同的,若我們能寫出一個化學反應的反應方程式,並且利用原子不滅的原理,求出各個反應物與生成物的分子數量關係,那也可以利用原子量與莫耳的關係,求出反應時各個反應物與生成物的質量關係。這樣的過程,我們稱之為化學計量。
八年級上學期第三冊我們知道了原子是組成物質的最小單位,所以原子是非常小的,肉眼也看不到,他的質量一定也很小,那要如何測出一個原子的質量呢?
因為科學的演進,我們現在是可以測出一個原子的質量的。但是以前科學還沒有那樣發達的年代,一個原子的質量當然是沒有辦法測出的,科學家是用「原子量」來表示原子的相對質量大小。「原子量」是如何定出來的呢?「原子量」與前面我們學過的「質量數」又有何不同呢?
第三冊的理化課程中,我們已經學到基本的化學反應會出現的現象,例如顏色改變、產生氣體、能量進出產生溫度變化等等,但是有一點非常的重要,就是道耳吞所說的,化學變化前後不會產生新的原子,也不會使原來的原子消失,也就是化學反應後產生的新物質,是原來物質的原子重新排列組合的現象。也就是說,化學反應的前後,其總質量應該是不變的。這樣的概念看來簡單,但是他的演進與歷史是怎樣的呢?
前面我們已經學過許多的化學反應了,也知道化學反應是由反應物變成生成物的過程。
然而如何可以簡單地表示一種化學反應的過程,用筆與口說就可以告訴他人這個反應如何進行,反應物與生成物的配方比例呢?他又需要遵守哪一些原理原則?